长短句(陈王廷著)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癫,常洗耳不弹。冠咲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破邯鄣,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景安泰,恬...
提纲: 引子:发展形势及前言 正文:一、陈氏太极拳的特性 二、陈氏太极拳对放松的理性与目的及放松状态下的发劲 三、陈氏太极拳的放松及在放松状态下发劲所产生的效果 引子目前太极拳在全球的发展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在对外开放这个大的方针政策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尤其是北京申奥成功,给武术提供了进入奥运的大好时机。而在众多的武术派别中,以独特的风格代表了中华民族...
第一章 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於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於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俯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
要诀云: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动转有位,或粘而游,或连而随,或腾而闪,或折而空,或掤而捋,或挤而按。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远不发肘,近不发手,无论前後左右,一步一捶,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拳术如战术:击其无备,袭其不意,乘击而袭,乘袭而击,虚而实之,实而虚之,避实击虚,取本求末。出遇众围,如生龙活虎之状,逢击单敌,以巨炮直轰之势。...
陈鑫先生晚年总结陈家先辈习拳经验,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四卷(以下简称《图说》)。《图说》以儒学思想阐释拳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系统整理和完善了家传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揭示出太极拳深厚的哲理根基。时贤评价:“以易为经,以礼为纬,出入于黄老而一以贯之以敬。内外交养,深有合于儒家身心性命之学。盖技也,近乎道矣!”
《图说》为习拳者指明了修练太极拳的目标、方向和方法,并详尽细腻地讲述了技术标准,是
内气的产生、潜转与远行决定于两大因素,即意识的干预与正确形体的引导,根据意到、气到、劲自到这一原理,太极拳的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下,使全身处于极度松弛的状态下,随着呼吸的鼓荡和形体缓慢的运行,促使内脏器官和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太极拳中的虚领顶劲,松肩垂肘,尾闾中正,含胸拔背等要领都直接关系到太极拳身法的正确性。要想长内气,首先应有正确的意,这个意应该是内敛的意,松静的意...
无极” 一词始于老子的《道德经》。后来,宋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中有“无极而太极”的说法。于是,长期以来人们便认为,无极顺生为太极,太极逆生为无极。认为“无极”与“太极” 是两个独立的范畴,是两个独立的图。认为无极是无,太极是有,进而套用《道德经》有生于无的说法,认为“无极生太极”。先有“无极” ,后有“太极” 。认为,“太极者,无极而生”。显然,这种观点是想当然的,是错误的,并且是以诬传诬...
01心灵洞开,才能进入先天境界前文《学习太极拳,要懂得“心境平和,万念放下”的奥妙》提到了“俭”,就是练出来内炁要节约使用。老子《道德经》中还有两宝,一个“慈”,一个“不敢为天下先”。这个慈,古时字的写法,上面是两个“玄”并列,今人认为慈指慈祥、仁慈、慈悲之意。结合玄关一窍来理解,应该能猜出来,心上面的两个玄字,指的是识神和元神,抽象不易见,但又并非不存在。因此这个慈,暗示玄关与心灵有关。玄...
太极良药,谁用谁知道练太极,有人是为了健身,有人是为了减肥,也有人是为了缓解压力。但是,很多人练着练着,就会发现这种药,已经上瘾,停不下来了。因为太极是治愈一切的“良药”,谁用谁知道!这种药主治没自信没身材没形象体型单薄生活慵懒意志涣散这种药的功效